疫情當下,很多顧客都減少消費,甚至都不大想出門逛街了?實體店家如何度過這個寒冬?很多品牌店家都有各自的做法,例如賣服裝的店家隨時上線直播,也有人揪團開團購。但阿瘦皮鞋真的不簡單,當然也開始做起揪團團購地生意,只不過,團購的商品不是阿瘦的商品,而是亞尼克蛋糕、床單組、甚至是冷凍的銀座杏子豬排等,而且都有不錯的團購價格優惠,揪團的成效也都不錯!後續這些顧客還是要回到阿瘦門市取貨啊,所以又創造了一次回流客的機會!難怪阿瘦能在這次疫情危機中安然度過。
疫情當下,很多顧客都減少消費,甚至都不大想出門逛街了?實體店家如何度過這個寒冬?很多品牌店家都有各自的做法,例如賣服裝的店家隨時上線直播,也有人揪團開團購。但阿瘦皮鞋真的不簡單,當然也開始做起揪團團購地生意,只不過,團購的商品不是阿瘦的商品,而是亞尼克蛋糕、床單組、甚至是冷凍的銀座杏子豬排等,而且都有不錯的團購價格優惠,揪團的成效也都不錯!後續這些顧客還是要回到阿瘦門市取貨啊,所以又創造了一次回流客的機會!難怪阿瘦能在這次疫情危機中安然度過。
【聯合新聞網】新光三越業績 只剩三成
新光三越主管表示,當年SARS業績掉三成就覺得很多,「現在是僅剩三成」
【卡優新聞】百貨插管業績慘跌7成 新光三越發SOS求救
全台15家分店業績合計剩不到3成,即使是疫情較為平緩的中南部,各分店也滑落5~6成。不僅服飾、名品、化妝品、家電…等業種遭重擊,即使與民生最相關的「超市」,業績也僅剩70%
【聯合新聞網】百貨業者衝刺電商 補實體營收
百貨業者今年卯起來經營電商業務,雖然電商營收不大,但在疫情期間也是彌補實體的重要業績
【自由時報】百貨美食街微解封全落空 業者盼列入疫苗施打範圍
目前各地方政府仍不允許餐飲內用,百貨公司美食街微解封也全數落空
【工商時報】百貨業爭取 優先打疫苗
百貨業爭取全國近11萬人次的百貨零售業一線從業人員應優先施打疫苗,以確保整體百貨生態產業鏈安心與安全
上圖為三井「林口媒體園區」購物中心示意圖。圖片來源為台灣三井不動產新聞稿。
【台灣三井不動產新聞稿】“MITSUI OUTLET PARK 台灣林口” 二期開發計劃動工
此次動工的二期開發,在一期(約 220 間店鋪)的基礎上再增加 90 間店鋪,整體規模擴大到約 310 間店鋪。
【VOGUE】落成後將成北台灣最大outlet!三井集團「林口媒體園區」購物中心正式動工,預計開幕時間公布
「林口媒體園區」複合式商業設施占地約27,920平方公尺,約為8446坪,預計2024年開幕
【聯合新聞網】信義區百貨也陷熱區危機?新光三越A11、誠品信義店今停業消毒
台北市政府上週末針對信義區虎林街周邊疫情熱區啟動「虎林專案」,針對臨近8個里進行篩檢,而鄰近生活圈的信義計畫區百貨,也陸續傳出有確診消息
【經濟日報】新光三越台北三店疫情期間 線上業績成長16倍
推出百貨線上美食外帶外送外,並提供安心快取吧免下車服務,打造百貨得來速系統,疫情以來讓民眾不僅免下車安心防疫
【遠見】疫情求生/百貨業「變形蟲四招」自救:線上體驗也能宛如親臨!
1.一線上熟客經營,業績漲三倍。2.線上一對一服務,解決顧客痛點。3.深化分眾行銷,服務更精準。4.危機下,更要求快求變
【世界新聞網】「美國夢」 北美最大購物、娛樂、美食中心
北美最大購物中心,據說完全逛完需要86小時;加上室內水上樂園、遊樂場、滑雪場、滑冰場等多個娛樂中心
上圖為遠百花蓮店內部。拍攝:購物中心情報站 (sc2100.com)
【工商時報】撐不住 百貨7月恐掀撤櫃潮
5月上半月有母親節業績灌注,6月才真正慘,至今百貨業績下滑逾七成,更甚有購物商場跌九成;7、8月是廠商年度換約期,購物中心已有廠商提前解約,7月底恐掀一波撤櫃潮
【聯合新聞網】三級警戒再延長 餐飲、百貨業者:十年最慘危機
政府目前對於大型企業如百貨公司的紓困根本緩不濟急,昨天就有購物中心廠商無法撐過疫情、提前解約
【聯合新聞網】遠百樓管拚了!直播大秀好身材 人數瞬間成長十倍
遠百花蓮店邀請樓管試穿在家可以穿的運動內衣系列,迷倒一堆粉絲,直播人數瞬間成長十倍
【蘋果新聞網】新北疫情|專櫃小姐比客人多 環球百貨、超市空蕩蕩
現場逛街人潮稀疏,購物民眾未有群聚情形
【聯合新聞網】蔦屋松山站前店7月中熄燈 新店鋪參考日本澀谷店
TSUTAYA BOOKSTORE松山站前店,是潤泰集團以加盟代理方式開設的書店,在2017年開幕,近期推出感恩回饋特賣
【自由時報】為Outlet鋪路?台糖國泰重劃區1.9萬坪商2地將提高建蔽率
部分商業地做為休閒購物商店街及廣場,提供購物、影城、健身房、美食街、輕創、文創等,引進世界各國美食,把食、衣ˋ住、行、育、樂都集中在此,把國家音樂廳結合在一起
【聯合新聞網】來客數溜滑梯 百貨業變身「虛擬商城」絕地求生
高雄漢神巨蛋、漢神百貨、遠百、夢時代、大立、新光三越、義大世界、義享天地紛轉攻線上購物,創造業績
【ETToday】微風本館櫃姐確診「卻未封館」 業者:獲知當天已消毒
微風回應,當晚接獲通知時已接近閉店時分,所以在閉店員工離開後立即進行消毒,幾乎是馬上就進行處理
【中時新聞網】新北宏匯廣場自主停業36天 全額替工作人員快篩
宏匯廣場從三級警戒後4次宣布自主停業,表示決定再延長自主停業至6月28日,繼續暫停百貨零售專櫃的現場營業,若從5月24日起算,共會停業36天
【聯合新聞網】SOGO日本展也可「得來速」 微風超市感謝日美6折起優惠
SOGO夏季日本展因應疫情購物需求,推出得來速客製化購買服務,只要電話預約即可為消費者送達1樓東後門指定地點
【翻爆】比漾廣場創業界首例開線上內容百貨 30位作家KOL開講生活美學
比漾廣場醞釀一年打造的「beyond beyond線上內容百貨店」,邀請近30位作家及KOL分享美食、旅行、生活,透過分享連結出線上獨有商品服務
【聯合新聞網】疫情三級警戒未緩解 中友百貨推線上年中慶讓業績升溫
中友百貨趁此時機推出全新APP3.0,強化購物功能
【民視新聞】遠百「速利便」端午翻三倍 樓管跑單忙到…感動
消費者利用一樓戶外免下車服務的「速利便」提取餐食,營業幹部和餐廳同仁忙著協助維持交通動線和核對取貨資訊
【聯合新聞網】疫情燒 百貨業轉攻線上年中慶
轉攻線上是各同業不得不的無奈,以往在商場裡看到櫃哥櫃姐細心服務客戶衝刺業績的場面,短期內很難重現,能帶進現金的各種作法都要嘗試
【蘋果新聞網】香奈兒櫃姐失嗅覺仍上班!家族8確診 台中新光三越218人篩陰明續停業
新光三越中港店銷售業績近10年,年年拿下百貨單店冠軍,被稱為「百貨店王」,驚傳櫃姐確診,震驚百貨業。此案是台中首次出現大型賣場員工確診
【中時新聞網】中市新光三越千人全採陰 市府抽查下班分流動線
包括員工出勤刷卡下班及動線等情況,避免人員過度集中,持續強化防疫措施,守護消費者及員工健康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何時告別疫情?今年百貨業週年慶檔期恐都延後
目前百貨業者都在沙盤推演,如果6月28日能夠順利解封,營業情況想要恢復5月15日三級警戒前的水準,也得要3至4個月的時間,主要是評估疫苗施打的期程
【遠見】遠東SOGO百貨黃晴雯:持續營業,服務顧客對幸福的想望
不少企業紛紛公開喊話,對員工打氣,也提出企業的抗疫戰略
【世界日報】百貨公司倒「疫」片 業者轉型求生
為配合消費者,有些購物中心早在疫情爆發前就開始調整,從提供商品轉變為提供體驗,疫情加速轉型
【遠見】三級警戒讓業績掛零!三次緊急事態的日本百貨如何因應?
2020年可說是日本百貨這50年來面臨最大風霜的一年。就有統計指出,日本5月百貨銷售額下降30%至70%
【中時新聞網】抗疫!百貨年中慶首度線上促銷
全台疫情持續大爆發,百貨業因疫情衝擊,今年年中慶檔期首度全面Online線上化
【TVBS新聞】有片/部分櫃位業績掛蛋!? 百貨攻線上、拚外送能否撐過寒冬?
各大百貨都啟動因應策略,方向不外乎衝刺外送和外帶業績,另外儘可能擴大線上市場,用折扣回饋吸客
【聯合新聞網】三級警戒延長加強人流管制!百貨自主升級「一人兩坪」
若按照指揮中心要求的「需確保一個人有一坪大小的空間」來看,在目前逛街人潮銳減的情況下,不會有超過容留上限的問題
【鉅亨網】多家飯店、商場自主停業 前所未見慘況復甦恐還有得等
全台多家大型連鎖百貨均已縮短營業時間,也有業者陸續自主停業
【工商時報】抗疫!百貨年中慶首度線上促銷
為有別於一般電商網購618年中慶,新光三越的skm Online端出5萬項商品進站,並提前6月8日線上年中慶打頭陣
【工商時報】安平港再招商 融資成關鍵
將引入民間投資資金50億元,開發做為購物中心、Outlet、觀光親子旅館、養生村、海洋主題遊樂園、或海洋生物館等港灣複合商業設施及觀光休閒事業
【中時新聞網】餐飲百貨業績 學者估第三季最慘
餐飲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喜宴、高單消費,現在只做外送便當,連維持最低營運狀態恐怕都有困難
【自由時報】高雄漢神巨蛋今復業 4採陰櫃姐心理壓力大
雖然「虛驚一場」,但營業損失超過3.5億元,加上疫情比去年嚴峻,年營業額能否維持140億元?有待觀察
【聯合新聞網】百貨五雄 線上商機爆發
生鮮業績大成長,美食外送業績也明顯向上
【工商時報】6/14解封三級 逾八成企業不樂觀
廠商只能透過OMO行銷策略,與美食平台一起做外帶外送服務以及促銷活動
【蘋果新聞網】時尚|疫情斷開人與人接觸 珠寶精品力拼遠端銷售
疫情大爆發較早的歐美地區,成了各珠寶品牌遠端銷售較早開始的「實驗場」,也讓品牌摸索出一套面對封城警戒下與VIP們溝通及銷售的方式
【ETToday】三級延至6/14 全台80間百貨營業時間調整一次看
百貨業者除已落實進入賣場實聯制,部份業者在進入賣場外,再推動特定區域如美食街、小吃攤、餐廳等二次實聯制,為準備長期抗戰,部分百貨再調整營業時間
【中時新聞網】百貨業超慘「班被砍光怎麼活」 網嘆:這題無解
百貨公司就受到嚴重衝擊,不開門也不是,只好縮短營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