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業績對照方式

上圖來自於今年2月媒體報導的百貨同業業績成長表現,看起來大家的業績都很好,拍拍手!但畢竟「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上表資料大有問題,在哪裡?

  1. 第一間百貨商場就不對了!9天假期業績成長10%,不曉得是怎麼計算的??2019年春節假期是2/2-2/10共9天,而2018年春節假期則是2/15-2/20只有6天。對比的基礎就不一樣了。
  2. 第四間的購物中心,相較第一間百貨, 算是比較客觀且實際的表現方式。

另外,由於農曆春節不定期出現在一月或二月,而且每年假期長度不一,因此在做月業績的對比時,通常都要以「今年1+2月」的方式來和去年同期1+2月業績來對比,比較客觀。

理解各種每天在發生的營業數字,以及了解業績的對比(去年比、成長比),這是商場營業人員及主管必備的基礎與敏感度,從每天不同時段的數字表現就知道賣場發生什麼事了。目前已經許多商場導入BI系統,透過查詢可以隨時掌握整個賣場、各個店櫃品牌的即時業績及對比業績的狀況。

Facebook留言回應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