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來源:pixabay
在台灣,通常一個品牌或專櫃進駐到一家百貨或商場,要支付給百貨商場的條件,列舉如下。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一、抽成條件:通常可分為下面三大項:
- 固定租金:每月固定金額,不因營業額增減而有所變動。例如:A商場收取B品牌每月固定租金50,000元。通常是自行開立發票的專櫃廠商居多。
- 抽成:依照營業額抽取固定百分比的營業額。例如:B品牌1月份業績100萬元,A百貨抽成20%,因此B品牌一月份實際支付100萬元的20%,也就是20萬元給A百貨。
- 包底(或稱保底):包底就是「保證營業額」的意思。A百貨與B品牌約定B品牌每月(或每年)業績必須達到一定金額,若未達標準則以該金額計算其抽成。若條件是年包底1000萬元,抽成20%,如果業績僅700萬元,不足年包底的1000萬元目標,則仍依1000萬元的包底抽成20%,而不是以700萬元的20%抽成。 若業績超過1000萬元,則回到一般抽成方式。通常會有年包底/月包底/檔期包底等計算方式。對於有要進入百貨商場的新品牌而言,包底將是非常大的壓力挑戰。
二、抽成的各種變化與組合:抽成又可以延伸出各種不同的組合與變化:
- 級距抽成-依照業績:
-
- 遞減:為鼓勵B品牌全力衝刺業績,A百貨可以設定抽成為1000萬以下20%,超過1000萬以上的業績抽成18%
- 遞增:A百貨希望B品牌在賺錢之餘多回饋給A百貨,因此1000萬以下20%,超過1000萬以上的業績抽成22%
- 級距抽成-依照商品的正品/折扣/特價。服飾類居多。
-
- 例如:正品25%,折扣品22%,特價20%。收銀機上會設定不同的Key別。但最大的問題是第一線銷售人員在結帳時有意無意都會去按折扣Key或特價Key,因此營業樓管跟財會單位會常進行查核,耗時耗力。
- 級距抽成-依照時間:
-
- 例如B品牌簽約五年進駐到A百貨,剛開始時因初期投入大量裝潢費用,因此第一年抽成18%,第二年19%,第三年以後到第五年抽20%。
- 依照季節/檔期,而有不同的抽成條件
-
- 淡季/旺季,抽成不同
- 正品季/折扣季,抽成不同
- 一般檔期/周年慶母親節等重大檔期,抽成不同
- 同一店面,不同商品其抽成不同。這部份也常容易產生一些弊端,結帳時故意報成抽成較低的品項。樓管常會來查核。
-
- 服飾店內,服裝和配件的抽成條件不同
- 複合店內,服飾與餐飲的抽成不同
- 3C店內,手機與配件的抽成不同
三、包底或抽成,取其高。
但是,A百貨(商場)對B品牌收取的費用就只有這樣嗎? 當然不止!廠商進駐百貨商場前,合約條件務必看清楚,還有許多雜七雜八、各種名目的費用,就看雙方怎麼談。搞清楚這些費用是包含在上面的三大項抽成條件中(租金、抽成、包底),還是要另外支付給百貨商場的:
- 活動贊助類:
-
- 開幕活動贊助金
- 大型檔期贊助金:周年慶、母親節、開店慶等
- 行銷及廣告類:
-
- 滿千送百(Cash Back)分攤費用(定額方式/依照業績加抽%)
- 全館贈品費用分攤
- 會員卡手續費
- POP製作
- 數位媒體播放
- 館內廣告點位
- 櫥窗
- 電子報派送
- 簡訊代發
- FB粉絲團/微信廣告置入
- 戶外廣告招牌
- 自媒體置入
- 活動場地租金
- 協辦記者會
- 物業管理及現場管理類:
-
- 全樓或區域改裝費用分攤
- 裝潢補助費
- 公區管理費用
- 水電瓦斯空調
- 倉庫、貨架、冷凍櫃及冰箱
- 美食街清潔費、公區管理費、碗盤清洗費
- 網路費、電話線路費
- 保全費
- 拍車租用
- 財務相關類:
-
- 信用卡手續費
- 收銀機(含刷卡機)租金
- 發票紙卷
- 其他類:
-
- 制服費
- 保險費
- 員工餐費
- 包裝耗材備品
- DM郵遞費
- 員工餐券
- 員工停車費
[備註]:有些百貨商場會同意部分專櫃廠商以等值商品作為行銷資源交換(贈品交換),例如餐券、3C商品等
有些是剛進駐設櫃時品牌就要先付給百貨,有些是按月支付。還有許多項目,不勝枚舉。既然如此,為何許多品牌仍拼命想要擠進百貨或商場設櫃?原因很簡單,就是百貨或商場通常代表地點、人潮、品牌級數的保證。上述這些抽成條件及其他的細項,通常都是在進駐前的招商階段,品牌跟商場多次談判拉扯所得到的最後結果。
【其他相關文章】
Facebook留言回應
讚
版主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