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知識管理

週年慶的「預收」和「預購」


【預收】:

在週年慶的促銷活動開始前(通常是前一週、甚至前一個月以上),店員事先以收取現金的方式進行交易。通常在於最新上市的商品、限量商品等。等到正式的促銷檔期活動開始時,店員再將這些事先收取的現金拿去報帳。但交易通常僅限於熟客。而且事先交易的當下,並沒有立刻開立發票,有遊走法令邊緣的嫌疑。

【預購】:

其實就是活動「提前開打」的意思,而且開始預購時就可以參加活動抽獎及滿千送百等活動,通常可以分為:

  1. VIP預購:通常也會伴隨舉行VIP之夜
  2. 會員預購:百貨商場會員限定、APP會員限定(線上)
  3. 特定信用卡/聯名卡預購
  4. 一般消費者預購

至於預收或預購的業績,通常會透過內部財務操作的方式,將這些業績灌到周年慶正式開打的那幾天,有的灌在第一天(所以常常會看到很多百貨週年慶第一天的業績異常的高)、或是將預收預購的業績依照不同比例分配到不同天。這些都是常見的業務手法,百貨商場從業人員要懂得如何操作,而一般消費者也要瞭解如何讓自己在消費過程當中享受到最大的折扣優惠。

2020.09.05購物中心情報

【數位時代】用力關店後,誠品的下一步?砸5億打造的「誠品線上」,加持「輕快」小店滲透社區
吳旻潔將未來五年定義為「全通路業績的快速成長期」。而社區小型店、加上新誠品人會員App與電商平台,就是誠品展望未來5年拉高業績的三大策略

【聯合新聞網】實體店關完後再出發 誠品虛實整合布局全通路
文化觀光、社區深耕、會員經濟、品牌顧問則是未來營運的4隻腳,下一個階段誠品要賺「品牌利潤」

【聯合新聞網】誠品吳旻潔:關店暫告段落 明年可能一次開10家小型店
明年起誠品將開展全新的小型店,未來可能一次10家、20家開

【新頭殼】書摘》誠品在日本瞬間成名的秘密
東京日本橋是商業激戰區,附近有知名的大型連鎖書店—丸善淳久堂書店、三省堂書店、八重洲Book Center 等,較勁意味濃厚

【三立新聞】百貨手創館8大開幕新亮點 限定商品日本控會買瘋
「台隆手創館」近期就推出全新4.0版的概念店,改名「Tokyu Hands」,未來引進更多獨有的商品、美妝,而且標榜價差不到一成

【工商時報】遠東巨城 奪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
此次成為全台百貨零售企業唯一獲獎,代表巨城長期重視人才培訓與員工職涯發展獲得肯定

【數位時代】只開150天!全聯「全火鍋」拱火鍋湯料生意,找網紅、米其林廚師合作,拆解超市龍頭的生意經
全聯繼開咖啡廳後,這回開火鍋店,取名全火鍋,店內使用的生鮮食材,全聯門市都買得到

【工商時報】觀光餐飲產業明星股:豆府、漢來美食、柏文
疫情趨緩,解封後全台進入防疫新生活,民眾外食消費信心及意願回升,因疫情強襲而急凍的觀光產業營運回溫。其中以內需為主的餐飲業復甦力道強勁

【商業週刊】百貨公司餐廳,為什麼總在最高、最低樓層?看懂「商場淘金」背後原理
百貨公司的餐廳,為何總開在最高樓層和地下室?超市為何往往設置在地下室停車場上一層?收銀台旁販售的物品,為何總是單價低、體積小的商品?

2020.08.28購物中心情報

上圖為高雄夢時代的樂高展。拍攝:購物中心情報站 (sc2100.com)


【經濟日報】策略行銷/百貨商場設櫃 四點評估
疫情爆發,實體商場百貨普遍衰退40%的業績,,也影響到策展、商品、行銷等三方面

【聯合新聞網】百貨7月業績增10.3%  便利商店更成長21.3%
百貨公司營業額成長10.3%;預定領取三倍券的重要通路,也就是便利商店,在這期間點成長21.3%;而餐飲業業績總體也轉為正成長

【聯合新聞網】錢櫃集團插旗屏東墾丁 休閒娛樂購物一次滿足
錢櫃公司前年宣布插旗屏東墾丁,斥資6億元向墾丁福華飯店承租上萬坪空間,打造包含綜合商場、美食街、PUB、KTV等複合型休閒娛樂購物中心

【中時新聞網】無接觸商機夯 陸自助售貨業爆發
近年隨著大數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發展,大陸零售業數位化水準快速提升,刺激「互聯網+零售」的自助售貨行業成長

【工商時報】疫後新趨勢 百貨中秋禮盒線上規模大增
因應後疫情時期接觸愈少、送禮熱度增多的趨勢,今年百貨業中秋禮盒規模大增,尤其加重線上購的精選品項

購物商場中的城市老記憶:「遠百信義A13」與「超級文和友」

近日遠百信義A13已經陸續釋放出內部的裝飾照片,其中餐飲有一大部分是以「台北大稻埕」的城市老記憶點為主要訴求:


不過,這樣的商場懷舊設計模式,遠百信義A13並非第一個,之前新加坡的大食代food republic也是以這種城市的老記憶點為訴求來做為美食街主要意象,像是大直美麗華、台中大遠百等的大食代也都是。下圖則是新加坡Vivo City購物中心的大食代:

Continue reading “購物商場中的城市老記憶:「遠百信義A13」與「超級文和友」”

2019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相關新聞)

上圖為台東秀泰影城。拍攝:sc2100.com

【經濟日報】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連鎖業數位化 觸動新經濟
「2019流通經營者高峰論壇」,針對連鎖產業創新趨勢及發展策略進行深入交流分享,今年以「新經濟引動連鎖業未來新價值」為主題

【經濟日報】台科大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盧希鵬 培養思維 抓住先機
若以「隨經濟」來看,新零售已發生「降維打擊」與「升維攻擊」的現象,因此在不同維度相化競爭的新零售時代,擁有「思維」才能拓展出新的維度,同時也是搶得先機的關鍵

【經濟日報】LINE台灣董事總經理陳立人 攻大數據 虛實整合
透過大數據與資訊來了解客戶,其實這樣的分析與學習,正是與零售業的前輩看齊

【經濟日報】全聯實業執行長謝健南 通路進化 發揮優勢
聚焦在顧客需求,快速對應環境變化與顧客需求仍是零售業致勝不二法門;實體通路也應發揮本身優勢與條件,避免陷入傳統電商競爭

【經濟日報】波士頓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徐瑞廷 實體零售 打體驗牌
為一般消費者購物,多半是要商品便宜和方便性,店中應該要有完整體驗和品牌故事,這才是娛樂體驗的核心

【經濟日報】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陳文華 黏緊客戶 轉型關鍵
建立一個真正以顧客為中心的組織,並提供個人化的客戶商品,並讓客戶參與、和客戶互動

【經濟日報】秀泰影城總經理廖偉銘 服務升級 拚差異化
在二三線城市打造影城,要別於過往地方電影院,因此邀請五星級飯店設計師操刀影城設計,打造高規格環境,並根據當地需要提供消費者需求

【好文分享】中國購物中心開發八大誤區

上圖來源:pixabay

誤區一:沿用住宅開發的思維

購物中心和住宅項目有三大區別:

    • 第一,住宅開發可以自己分析市場,根據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做出產品定位,決定戶型的比例以及住宅產品類型;但是購物中心的銷售對象是商家,特別是主力核心店(Anchor Store),大部分國際品牌的主力核心店是採取租賃方式,需要先找到主力核心店,按要求進行規劃設計。
    • 其次,住宅開發資金壓力相對較輕,但是購物中心需要一次投資建成,並且不得不採取前幾年租期內低租金,甚至部分免租金的形式吸引主力核心店入住,因此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 第三,專業化的顧問機構公司和設計師在購物中心的開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型購物中心的評估、資源整合、主力核心店招商、以及最後的運營管理,對於購物中心的成功開發至關重要。會做住宅設計的建築師,其住宅設計思維模式和綜合商業設施設計完全不同。

誤區二:缺少支持,運營困難

商業設施開發的選址,不僅要考慮周邊人口規模、收入消費水準、消費習慣、職業與學歷結構,還要分析商圈半徑、交通體系、軌道交通與高速公路的銜接等,因此,特別需要重視城市發展規則和城市交通體系規劃的影響。

誤區三:盲目擴張,設計規模超越需求

購物中心規模的確定是由城市區域性的需求所做決定的,而不是由城市人口規模或城市規模來確定的。在投資規模上不是越大越好,當規模達到一個臨界點後,其收益能力反而會降低,使開發項目處於競爭劣勢。

誤區四:違背設計規律

一棟1萬坪的商業建築,前面或許可以有2千坪的廣場,但一個10萬坪的商業建築群就不能設計2萬坪的中心廣場。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規劃設計一系列尺度較小的廣場群,既保證足夠的城市開敞空間比例,又形成豐富多彩的、宜人的街道廣場空間與充分的商業沿街店面,達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誤區五:過度重視商業利益

在爭取購物中心開發利潤的同時,應充分重視商業建築對城市形象和街道空間的貢獻,這是購物中心長期升值、回報的保障。在保障商業設施經營使用的前提下,重視商業建築對城市廣場、街道空間、城市景觀的貢獻。

誤區六:拋棄文化商業重建

傳統建築遺產是商業街增值的文化資源,不同城市的歷史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商業街區,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開發商有時需要花大氣力營造出某種效果。

誤區七:購物不是唯一目的,體驗性消費不足

人們去逛街,是一種體驗,逛街本身成為目的,而不是去購買商品或了解商品價格信息等。體驗性消費是現代購物中心開發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因此特色性、文化性、舒適性、互動性即業態的豐富性越來越重要。新型需求,以及隨之產生的新型業態,在購物中心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應該引起重視,及時更新知識結構,以掌握主動權,引領潮流。

誤區八:單一商場建設

傳統的簡單的商業營銷設施,如銷售部分、倉儲部分、管理部分等,是商業設施的重要部分,但並不充分。其他如展示、表演、活動、休閒、餐飲、娛樂等廣義設施,越來越成為購物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劃設計中要更加考慮室內外空間的整合、商業設施和休閒娛樂設施的整合,此外,休閒性空間、休閒共享空間成為購物中心吸引客源的精彩亮點

 

本文重新整理自:【商業地產購物中心:策畫實施運營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年。

百貨及商場內的店鋪(品牌)分析矩陣

每間商場(百貨/購物中心)都各自針對自己商場內擁有的品牌或是店鋪有一套評估的方式,這裡提供幾個簡單的評估矩陣模式,供各位參考:


一、業績高低 vs. 品牌(商品)所帶來的人流量

  1. 品牌(商品)知名度高,大量顧客慕名而來,帶動整個業績的高成長。原因有許多,包含廣告及媒體的宣傳效益(含透過網路)、品牌本身國際知名度高再加上首次引進到當地、品牌主顧客動員力強。不過要小心的就是有可能是曇花一現的現象,要持續長時間維持並不容易。快速時尚大店(如ZARA、H&M等)、以及一些話題性商品的快閃店就是屬於這一類。
  2. 這個品牌確實有帶來大量的人潮,但對於業績並無幫助。或許只是要先打出知名度,例如新開幕的餐廳打出兩人同行一人免費、或是超低價吃到飽等廣告噱頭都是。但是要小心的是往往衝到現場排隊的,秩序都不佳,而且這些都是吃完就走人,絕不會是主顧客。
  3. 品牌力太弱、或者根本就放錯位置,沒有人要買,也沒有人會經過。這類的品牌應儘速汰換。
  4. 不需要太多顧客,但卻可以帶來高業績,如「精品類」就是。須長時間維持並深耕主顧客的經營。

Continue reading “百貨及商場內的店鋪(品牌)分析矩陣”

運動、體驗當道!2019商場「娛樂業種」大整理 (sc2100.com)

在十多年前的購物中心及百貨公司,電影院跟電子遊樂場似乎是不可或缺的標準配備,但多只是附屬於商場,並非顧客來店消費的主力。但隨著時代及科技的演進,生活水平提升,消費意識抬頭,體驗經濟大型其道,有越來越多樣的新業種及新業態陸續進入到商場,且娛樂項目在全館店數及坪數的佔比越來越高,讓顧客有各種不同的理由持續來到商場,同時也增加顧客在館內的滯留時間。

下圖:高雄草衙道。

這裡特別整理了國內外商場的娛樂業種。不過,在此要擴大一下「娛樂」的範圍,因為有許多新型態的娛樂早已跨越不同業種,也包含到「教育」、「體育」的部分。所以,我們在說「娛樂」時,也不妨擴大為「育樂」,讓購物中心真正的全方位包含到「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以下是綜合兩岸三地及世界知名購物中心所彙整的娛樂業種,有的是主題大店(Anchor Store),有的則小到僅一個臨時櫃:

Continue reading “運動、體驗當道!2019商場「娛樂業種」大整理 (sc2100.com)”